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与数字乡村建设 | |||||||
|
|||||||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借助传感器实时在线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测。 包括对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等感知和采集,并传输到云平台。简单来说就是,打开手机APP就能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2、实现对农业设施智能化自动化远程控制。 研发的蜂窝智慧农业云平台会根据采集来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作出控制指令,当感知到缺水、却光或者缺肥等情况,系统会对灌溉、光照、通风、施肥等进行预警提示并自动化及时完成相应的操作。 3、通过安装专用摄像头进行无线监控,实现可视化管理。 可在手机上操作将摄像头缩进20倍查看农作物上是否有虫害,也可对工作作业进行实时监控,提升科学化管理和工作效率。 农业物联网对农业发展有何优势作用? 1、全面降低人工成本。 借助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随时随地远程管理农场。建设后每个农场至少节约两个劳动力,每年节省10万元以上。 2、节约水、肥、药等,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实现更科学化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相比传统农业种植,实施农业物联网后可节水50%、节约肥料30%、节省农药50%、提高效率5倍以上。这可广泛应用到温室大棚、生态农场、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基地上。 【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发展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最主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 例如:乡村网络设施建设,信息服务设施改造,乡村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乡村产业数字化。 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深化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融合应用,实现智慧农田、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 在农业经营上,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以消费促生产,借助直播带货等手段形成农产品营销新模式。 在农业管理上,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农产品管理,实现绿色农业。 在农业服务上,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手段,将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快速精准传达给农民群众。 在农村产业新业态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智慧乡村旅游等领域。 第三,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完善。 例如:数字技术同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补齐乡村治理的信息化短板,提升乡村治理的透明度、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